| 计算机体系结构实验 | 
| 课程代码 | COMP130013 | 编写时间 | 2011-12 | 
| 课程名称 | 计算机体系结构实验 | 
| 英文名称 | Computer Architecture Laborotary | 
| 学分数 | 1 | 周学时 | 2+0 | 
| *任课教师 /课程负责人
 | 陈利锋、孙晓光 | 开课院系 |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| 
| **预修课程 | 计算机体系结构 | 
| 课程性质: 请根据教学培养方案上的课程性质在以下4个栏目中选择。
 
 综合教育课程□  文理基础课程□
 
 专业必修课程□√专业选修课程□
 | 
| 教学目标: 通过计算机体系结构实验,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组成的了解和对现代计算机的各项技术的理解,培养学生的设计、编程和调试等动手能力。
 | 
| 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(不少于5种) | 
| 作者 | 教材或参考资料名称 | 出版社 | 出版年月 | 
| 涂时亮等 | 计算机体系结构实验 | 高等教育出版社 | 2007年 | 
| 张晨曦等 | 计算机体系结构 | 高等教育出版社 | 2005年8月 | 
| 赵志英 |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 | 复旦大学出版社 | 1996年9月 | 
| Patterson D A | Computer Architecture | Morgan Kaufmann Publish | 1996 | 
| 李勇等 | 计算机体系结构 | 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| 1988 | 
| 教学进度安排: 
 第一周:介绍计算机基本结构第二周:介绍计算机体系结构实验仪结构和使用方法第三周:介绍微程序控制计算机设计方法。
 第四周:布置微程序控制计算机设计方案,学生设计后提交实验设计报告第五周:教师审查和批改。
 第六-十一周: 进行微程序控制计算机实验。
 第十二-十三周: 介绍16位RISC计算机基本结构和设计方法、流水线及相关性。
 第十四-十八周:进行RISC计算机实验,实验内容由学生自由设计(RISC结构)。
 
 
 | 
| 考核方式: 1.实验报告2.完成实验。评分按两个实验的完成质量、完成时间和实验报告情况。
 | 
| **课程网络资源:www.fpga.com.cn 
 
 |